在西北工业大学,有这样一群筑梦者,他们以青春之力托举夕阳温暖。微光成炬,星火同行——本期【微光同行】专栏带您走近2025年学校先进工作者:离退休工作处青年工作者郭芳辰,她以匠心搭建关心下一代桥梁,让银发力量与青春使命同频共振,她始终恪守“只有做好了才算做了”的工作标准,以高度的责任感履职尽责,积极发挥“五老”优势,助力学校“总师型”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,增强老同志幸福感、价值感、获得感。

架桥梁,当纽带,凝聚关工委育人合力。用心用情对接动员,推动“银发人才”骨干由8人壮大至86人。精细化做好银发宣讲员、校友宣讲员、银发育心员、“翱翔银龄支教”志愿服务队等七支队伍的管理服务保障工作。高标准筹办省校级会议15场,做好闭环管理,凝聚育人合力。
重引领,育品牌,助力“总师型”人才培养。紧扣育人需求,创新设计“宣讲访谈菜单”,涵盖党史党建、科技报国等六大专题80个主题,提供“点单式”思政宣讲服务,面向师生开展“翱翔关爱讲堂”等宣讲访谈活动百余场。创新做好“五老”宣讲团全流程管理,有力提升思政育人实效与品牌影响力。
汇资源,促弘扬,创新校园文化传承途径。参与策划组织“家校社共育”实践项目30余场,通过“导、授、学、感”环节提升育人实效,推动老青携手、老少牵手共同体验科技魅力、传统文化,共同探索自然、享受自然,在活动中弘扬“总师育人文化”。
搭平台,重管理,助力学生健康成长。负责省心理健康研究中心日常管理,协助策划组织研讨、座谈等专题会议7次,做好59项省校级课题全链条管理的支撑工作。开展心育活动20余场、科普培训11场。打造5个五老“关爱工作室”。
强基础,重宣传,推动工作提质增效。三年来,主笔起草制度文件、会议纪要、汇报材料等多类文件逾30万字。规范公文办理流程,申请获批“关工委字”“陕关心理研字”文号。撰写2篇文章被教育部《心系下一代》杂志刊发。采写新闻135篇、约14万字,相关报道被教育部关工委、工信部银铃之声等媒体转载137次,点击量超7万次。
三年内先后荣获2次校级荣誉,主持2项校级课题,发表3篇研究论文,2次获评工信部征文一等奖。所撰材料助力学校获评教育部关工委先进集体等荣誉。
(文字:郭芳辰、王静;图片:红枫叶摄影组;审核:马俊)